商設系同學洪莉雯設計「無電力離心器 (No electricity Centrifuge)」作品,勇奪大獎。全球1萬多件參賽,85件獲獎。
圖說:亞大商設系大四同學洪莉雯(右)獲得2022德國iF設計新秀獎,並與指導老師龍希文合影。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商設系同學洪莉雯,發現部分醫療資源受限的地區缺乏電力,且未必能擁有一台電動血液離心機,造成人們沒辦法及時受到醫療資源的診治。經龍希文老師指導,解決力學的設計問題。並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消除貧困」為題,進而設計出「無電力離心器 (No electricity Centrifuge)」作品,勇奪2022德國iF設計新秀獎。
亞大商設系主任兼創意發明中心主任林信宏表示,德國iF設計獎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2022年德國iF設計新秀獎,從由原來的一年舉辦兩次,改為一年一次。而今年有1萬多件作品參賽,選出85件優秀得獎作品,是國際指標型的設計大賽。2010 年迄今,亞洲大學共獲12件德國iF 設計獎、1件iF廠商特別獎,共13件得獎。
「先製作出可操作的模型,再與老師討論可應用的領域!可以激發出更多新穎的想法!」商設系大四同學洪莉雯表示。老師在討論時提出有關於血清分離的技術的建議,因此開始研究有關於離心機的相關資料。進而發現許多醫學檢驗,如病毒性肝炎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愛滋病等,皆需要使用離心機,將血液分成血細胞和血漿的技術。然而部分醫療資源受限的地區,因為離心機的昂貴,以及無法順利取得電力的原因,未必能擁有一台電力離心機。洪同學經由上課所學習的慣性原理改良,利用軸心桿子手動方式抽繩,帶動放置試管的圓盤,快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作用,讓「無電力離心器」,在不供電的情況下,也可以穩定轉動,產生離心力。
洪同學解釋「無電力離心器」的結構共有三部分:分別為保護機體外殼,中軸桿放置試管的圓盤,帶動中軸桿的抽繩。除了力學原理,還需考慮到產品外部與內部的細部設計,像是置放血液試管的圓盤孔洞,需要考慮到圓盤旋轉時,容易造成試管鬆動,或是脫離圓盤。因此需要在孔洞中增加防滑固定材質,才能將試管固定。另外在製作模型時發現,繩子雖然能帶動中軸桿,但是細繩並不太好操作,於是在需要拉取的部分增加小圓柄,讓手指更方便拉取,驅使中樞桿穩定轉動。
「利用課堂中所學到工學原理,去應用在產品設計上,產品才會更豐富!」指導老師龍希文指出。商品系的學生在修習「設計工學」課程後,作業中產出的力學模型與電學效應,能輔助學生想到更多的創意和設計。洪同學表示,設計無電力離心器,希望能告訴更多人,設計是可以部份解決現實當中的問題!很開心得到iF評審團的肯定,未來會在設計的領域更加努力,透過設計幫助更多人。
圖說:亞大商設系大四同學洪莉雯設計「無電力離心器 (No electricity Centrifuge)」作品,勇奪2022德國iF設計新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