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學生對交通載具設計的實務理解與跨域創新能力,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於近期舉辦《未來騎跡:城市移動載具之概念設計AI工作坊》,邀請光陽工業設計團隊蒞校交流,展開一場產學共構的創意實踐課程。現場嘉賓包括光陽工業前瞻設計股楊筑中股長與資深高級工程師蕭博文先生,透過專題講座與設計指導,協助學生從AI構想生成、手繪造型深化到VR沉浸展示,完整體驗載具設計流程,為青年設計力注入實務養分。
專題講座中,楊筑中股長分享其實務經驗,並指出:「年輕設計師的創意潛能,是驅動產業創新轉型的重要力量。設計不再只是造型美感,更是整合思考、溝通對話與跨域協作的核心能力。」他鼓勵學生從社會議題與真實使用場景出發,透過設計構築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與回應。隨後,光陽工業蕭博文資深工程師則從交通工具設計與量產開發的專業角度切入,解析設計案中機構整合與造型開發的關鍵歷程。他強調:「一輛機車的設計,是技術、人因、市場與法規的交會點。設計師必須培養『系統整合思維』,才能讓創意真正落地。」蕭工程師也展示多件參與設計競賽與量產實作的案例,從草圖發想到模型實作的過程,體現團隊溝通與跨部門協作的重要性。他勉勵學生:「設計不只是會畫圖,更要懂工程、能提案、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產業真正需要的創新人才。」
本次活動由黃雅毓老師、柯雅娟老師與王錫安老師共同策劃與主持,三位教師表示,商品系長期致力於打造「科技 × 設計 × 實作導向」的教學平台,此次課程設計涵蓋「AI圖像生成」、「產品手繪深化」與「VR沉浸式展示」三大模組,讓學生從構想出發,歷經手繪訓練到AI圖像生成及提案,完整體驗設計流程。黃雅毓老師指出:「設計教育不只是技能訓練,更是培養學生跨域整合與表達思考的能力。」柯雅娟老師則補充:「導入AI與VR等數位工具,有助於學生更快驗證構想、理解造型與比例的關係,讓提案更有說服力。」
系主任龍希文表示:「我們非常重視學生與產業接軌的實作經驗,尤其在移動載具與AI設計快速發展的當下,更需要透過這樣的工作坊,讓學生跨越從想像到實作的那一段距離。透過光陽設計團隊的專業帶領,學生不僅能學到造型技術,更能理解設計背後的工程邏輯與使用者需求。我們期許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能持續成為年輕設計能量與產業創新對話的平台。」
參與學生紛紛表示收穫豐富。大四學生李旻育分享:「第一次用AI加速發想,感覺更敢放手嘗試,也更能集中在造型語彙的發展。」而大三學生林恩瑞則說:「設計師現場指導加上VR展示,很有臨場感,也讓我更清楚比例與造型結構的落差,真的學到很多。」活動最後,各組同學皆大方的展示設計構想,呈現AI輔助與手繪深化融合的成果,現場回饋踴躍,展現青年設計力的無限潛能。

圖: 光陽工業前瞻設計楊筑中股長分享了設計研究院推動「設計驅動創新」的核心
理念,並鼓勵學生發揮年輕創意能量,將設計視為產業轉型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推手。

圖: 光陽工業資深高級工程師蕭博文提到設計師需要具備『系統思考』的能力,才能
讓創意落地成為真正可行的產品。

圖: 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致贈感謝狀予指導講師,感謝光陽工業資深高級工
程師蕭博文先生及前瞻設計楊筑中股長蒞校指導AI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坊,分享實
務經驗並協助學生激發創意潛能。

圖:光陽工業資深高級工程師蕭博文(圖中右側俯身者)於AI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坊中
指導學生進行概念構想與造型草圖分析,帶領學生透過AI生成圖像與手繪草圖進行
設計深化。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從構型比例、視角表現到交通工具語彙進行實作練
習,現場互動熱烈,充分展現設計思維與創意實踐的結合。

圖:學生依照設計任務進行手繪提案,楊股長逐一給予圖面回饋與設計建議,鼓勵
學生結合AI構想與個人風格,進行創意深化與視覺表達,現場學習氛圍專注而熱烈。

圖:光陽工業資深高級工程師蕭博文於《AI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坊》中使用Meta Quest
3s虛擬實境設備進行現場示範,展示交通載具模型於虛擬空間中的比例、視角與構
型效果。透過VR設備的沉浸式視覺回饋,學生能更直觀理解作品的空間尺度與細節
表現,實現AI構想、手繪深化與虛實驗證之完整教學流程。

圖:參與《AI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坊》的學生穿戴Meta Quest 3s虛擬實境設備進行同
步操作,於虛擬空間中體驗材質設定、比例調整與介面選項等互動操作。透過雙人
協作模式,學生可即時觀察彼此設計行為並進行設計討論,有效提升對造型細節、
空間感與虛實結合應用的理解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