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商品設計系課程結合服務學習以高齡體驗開啟共感設計新視野

  • 2025-10-22
  • 蕭毓庭 (Yu-Ting HSIAO)
這是一張圖片
圖說: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大二同學與課程教師王靜儀(右)合影,共同參與弘道
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的高齡體驗活動,體會老化帶來的行動挑戰與生活限制。


這是一張圖片
圖說:亞大商品系同學穿上沉重的體驗裝備、手持拐杖,以彎腰駝背的姿勢下樓梯,模擬
高齡者腰部痠痛、腿部無力與步伐不穩的真實情境。


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於9月24在校內舉辦「高齡者體驗活動」,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講師帶領,結合王靜儀教師開授的「商品設計()」服務學習課程,讓學生親身模擬高齡化身體變化的過程,體會年長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不便,並學習以設計思維回應真實社會議題。

體驗老化的不便,從感受出發的設計學習

活動一開始,弘道講師向學生介紹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現況。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人口比例持續攀升,如何讓設計成為支持長者自主生活的重要力量,成為新一代設計師應關注的議題。
在體驗環節中,學生們穿戴模擬老化裝備包括增加重量的背心、限制關節活動的護具、模糊視線的護目鏡與降低聽力的耳罩進行下樓梯、撿物、拿筷子夾豆子等日常動作。原本輕鬆完成的動作變得艱難費力,學生開始理解長者在生活中所承受的身體負擔與心理壓力。
體驗結束後,同學們分組討論自身的感受,許多人表示過去雖然在課堂上學過「高齡設計」的理論,但直到親身經歷後,才真正體會到設計不只是創意的展現,更是「換位思考」的實踐。

這是一張圖片
圖說:同學戴上護目鏡與厚重手套,模擬視線模糊與手部不靈活的狀態,體驗以筷子夾豆
子的困難過程,體會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


學生反思與啟發:從「同理」走向「創新」

課代 林紘藝同學分享:「這次活動讓我了解到老化是全身性的變化,不只是行動變慢而已。當我視線模糊、手不靈活時,連使用筷子都變得困難。未來設計產品時,我會更重視重量、材質、穩定性與操作便利性,讓產品真正貼近使用者。」另一位學生指出,模擬體驗讓他感受到「高齡」並非距離遙遠的議題,而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階段。他說:「設計應該關注每一個人生命週期的需求,這樣的活動讓我們重新思考設計的社會責任。」

教師觀點:設計教育的核心是理解與關懷

課程指導教師 王靜儀老師表示:「這項體驗活動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了解高齡者的不便,而是要他們學會以感性理解去思考設計。只有先感受使用者的困難,才能設計出真正具溫度的商品。這也是我們課程結合服務學習的重要精神。」教師也提到,亞大商品設計學系近年持續推動「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透過與社福機構、醫療單位及地方社區合作,讓學生在真實場域中學習如何以設計介入社會議題。
商品設計學系主任龍希文表示:「我非常欣慰看到同學能從這次體驗中,體會到設計的核心不只是美學與創新,更是理解與照顧。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份體驗轉化為創意靈感,設計出能真正改善高齡者生活品質的產品。」並且,進一步期許:「未來商品系將持續推動跨域整合課程,結合高齡福祉、永續生活與AI創新設計,培養學生兼具人文關懷與專業實踐的能力。期待亞大商品系的學生,不僅創造商品,更能以設計回應社會、連結世代,讓創意成為幸福的起點。」
因此,此次活動不僅是課程延伸,更是一場關於「理解」與「關懷」的教育實踐。透過模擬老化體驗,學生將抽象的「高齡設計」轉化為具體的感受與行動。未來,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將持續以服務學習與社會參與為核心,讓設計成為改變生活、促進共融的重要力量。

這是一張圖片
圖說:學生分組發表體驗後的感想與設計反思,討論如何將同理心融入產品設計,打造更
貼近高齡者需求的友善商品。